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[折尽梅花] 最近德媒热议:德国有多么依赖中国,以及该如何降低对中国的依赖?[19P]
本頁主題: [折尽梅花] 最近德媒热议:德国有多么依赖中国,以及该如何降低对中国的依赖?[19P]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折尽梅花


級別:風雲使者 ( 13 )
發帖:7143
威望:2128 點
金錢:6071 USD
貢獻:214401 點
註冊:2021-05-14

[折尽梅花] 最近德媒热议:德国有多么依赖中国,以及该如何降低对中国的依赖?[19P]


 

我每天都会争取看很多德语新闻。
各大新闻网站浏览一遍,自己感兴趣的报道。
然后专门在谷歌输入关键词,专门搜索跟中国有关的新闻。


跟往常一样,每天都有很多关于中国的报道。
唯一不同的是,
最近两个月,很多相关报道都围绕着一个主题:
德国有多依赖中国,以及
以及该如何降低对中国的依赖?

就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而言,
各大新闻网站或智库会给出一连串参考数据。

昨日ZDF在线也给出了几组数据。

 

作者写道,
自2015年起,中国成为德国第一重要的贸易国,
贸易额高达2450亿欧元。

 

中德进出口总额,德国是贸易逆差国。
在上世纪90年代初,中德贸易占德国GDP不到1%,今天约10%。

 

原则上讲,
德国提供高价值产品,如汽车或机器,
而中国提供相对简单的产品,如服装和消费品。

 

德国汽车业在中国贸易领域占了至关重要的位置。

 

德意志银行2019数据: 德国在中国投资了890亿欧元,
中国在德国投资了40亿欧元。
德国在中国累积投资高达1.372万亿欧元,
中国在德国投资累积5560亿欧元。

《新苏黎世报》两位记者也就德国对中国经济,尤其是汽车业的依赖做了解答。
几乎每三辆德系汽车买主一位自中国。
约一半德国工业企业都需要中国供应商。

两位作者表示,在俄乌战争的大背景下,是否应该重新评估这种依赖?

 

 

假如以单个国家的贸易额为计算单位,
中德贸易额排在首位(2455亿欧),遥遥领先第二名的荷兰(2060亿)、
第三是美国(1941亿),第四法国(1644亿)、
第五波兰(1470亿)以及第六的意大利(1407亿)。

因此,两位作者表示,
如果不以单个国家为计算单位,而是经济区,
毫无疑问,德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是欧盟。
如果德国今后想减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,

首先必须扩大与加深欧盟市场,把欧盟的蛋糕做大。
这也是墨卡托研究所持有的观点。
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像欧盟版的"内循环"。

 

 

除企业车外,
德国化学公司如拜耳和巴斯夫,或西门子都比较依赖中国市场。
据报道,巴斯夫和西门子分别有14%的营业额都来自中国市场。
依赖中国市场的德国公司多的去了,不一一细说了。

两位《新苏黎世》作者最后得出两个结论:
与中国完全脱钩似乎既不可能也不明智。
如果不想被勒索,就必须避免单边依赖。

德国《商报》昨日报道,
德国外长贝尔伯克邀请西门子与宝马等公司CEO到外交部进行会谈。

据称,贝尔伯克直接了当地问他们,
需要几年时间才能降低对中国的依赖?

这篇报道导语显示,
今后对降低中国依赖(的舆论)和行为会持续下去。

 

 

德国《南德意志报》就此话题的报道明显要多余其它德国媒体。

并非我刻意筛选类似"负面"报道来唱衰中德关系,
而是这类报道实在过于常见。
但凡有目的地阅读关于中国关系(经济、政治、人文等),
你就不可避免地读到这类文章。

我很关注中德关系,因此接触过很多相关报道。
关于国内防疫措施的报道就先不说了。

我想再纠正一个经常被误解的观点。
不少德(语)媒(包括瑞士与奥地利)关于中国的报道
实际上都是在转述德国学术界和经济界的研究报告或相关论坛。
比如今天向大家介绍这几篇文章的数据都来自
德意志银行或德国慕尼黑经济研究院Ifo。

通常,某种属性的"另类"读者的本能反应是,
"有本事,德国可以立刻与中国脱钩。
看德国人能不能活得下去"或
"不要看人家是怎么说的,而是怎么做的。"

这些人的看法只对自己的立场负责,
选择性忽略任何貌似对自己不利的信息,
即便这类信息是压倒性的存在。

在某些关键性领域减低依赖并不等同于完全脱钩。
即便减低依赖性,也不可能立即实现,需要一个过程。
基于中德经济关系的紧密度(广度与深度),
想降低依赖,少则几年,多则十几年。

德国能相对迅速减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,
第一是因为德俄贸易只占德国贸易总额的3%左右,
其次是德俄贸易相对单一,除了能源没有别的。

中德经贸关系则是全方位的。

中德贸易额从1990年占德国贸易总额不到1%的比例
增加到今天的约10%花了30年时间。

这就是说,建立相互依赖的贸易关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,
但降低依赖则不一定花同样长的时间。

依赖建立在某种信任的基础上。

前德国总理施罗德与默克尔就是过去20年中德贸易的信任背书。


现如今,新总理朔尔茨上台后,
首次亚洲之行第一站居然不是中国。


此举让"去依赖化"派提供了新的素材与联想。
这或许是偶然,或许是必然。
我们可以再等三年,
看朔尔茨在今后三年任职期间首先访问哪个亚洲国家。


 

 
朔尔茨关于日本:“我们是价值伙伴。”

很多人表示,原本朔尔茨可以首访中国,
但基于防疫措施严格,所以就没来。

假设这句话是对的,从逻辑上而言,
它必然会延生出下一句话:
如果因为自己的防疫措施而不能让国外领导人访华,
那么这个机会只能让给其它亚的国家,
比如日本和印度。

当朔尔茨四月底访问日本后,
在昨天,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访问日本,
参加了欧日峰会。

 

米歇尔甚至还表示: "日本是欧盟在亚洲最紧密的伙伴。"

日本对欧盟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印度。

 

再说,如果德国完全跟中国脱钩,
这也意味着中德双方的投资会降到零,
这对中国也没有好处。
只会两败俱伤。

逐步去依赖化的直接影响是:
德国在中国的投资减少了,德国公司的数量与规模会变小,
在中国生活的德国人会减少,聘请的中国员工数量也会减少。

但是,减少的投资不会闲置着,
而是转向其他国家,在其他国家建厂、
为其他国家增加超过行业水平的高薪就业岗位等等。

关于降低依赖问题,
我们可以参考德国(欧盟)对俄罗斯能源的做法。
它也不是立刻实施,而是逐步进行的。
先是煤炭,然后是石油,最后是天然气。

很多人觉得,德国不可能完全脱离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。
但这些人的逻辑有一个很严重的Bug: 普京。

普京可以随时下一个总统令(Präsidentendekret)即日起禁止向德国输送天然气。

当朔尔茨访日时,他曾提到过这种可能性。
某家德国能源大公司CEO在接受《明镜》采访时也说到这种可能性。

假设,
普京明天下总统令,禁止向欧洲输送天然气。
德国该怎么办?

莫非让德国跪着向普京磕头,
让他继续施舍天然气?

我想,这种可能性更低。

那结果是什么呢?

第一,德国都会尽力做好相关准备。

近几日,联邦经济部长哈贝克表示,
德国已经做好最坏的准备。
只要俄罗斯晚一天禁止向欧盟输送天然气,
德国以及欧盟就多一天时间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。

近日,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项调研报道,
假如欧盟想完全摆脱俄罗斯的能源依赖,
今后五年内要额外投资1950亿欧元到再生能源。

 

能源独立是有代价的。
同样,经济独立也是有代价的。
自由也有代价。

回顾到欧盟2020年出台的7500亿欧元经济复苏计划,
其中最少有三分之一要用于绿色经济。
两者加一起意味着欧盟在今后几年将投资超过4500亿欧元
建设绿色经济以及再生能源。

这是一种设想或愿景,
能不能顺利转型则是另外一回事。
但我估计,顺利转型的可能性偏低。
更重要的是,
对(俄罗斯的)能源或对(中国的)经济去依赖化疑似会成为趋势。

大家无需怼我,我们先等一个月(或一年)。
到时候再重新做评估。

它的过程是漫长的。
但很多人在阅读新闻时往往失去耐心与平衡,
就想听关于未来对自己绝对有利的发展前景。
其他所有可能性没有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。

这要归功于那些"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"的国师们。

很多国内读者已经养成了这种阅读习惯,
甚至是理解能力。

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信息搬运工,
但我想给大家搬运最真实的信息。

这些信息不一定符合所有人的口味。
不喜欢不代表我就是恶意的。

 




赞(16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05-17 17:41 發表評論
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


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
用時 0.01(s) x3, 07-07 20: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