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话说,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
温暖的话语犹如阳光,渗入人的心灵,可以融化心中的坚冰,给人以尊重、给人以快乐,给人以激励、给人以勇气。
伤人的话语犹如利箭,刺入人的胸膛,使人痛苦不已,伤及他人自尊,使他人感到屈辱、不快乐,不友善,甚至伤人性命。
有的人,面对陌生人的冷漠和谩骂,可以做到心如止水,却很难不在意身边在乎的人的言语暴力。
在这个世界上,伤人最深的方式,往往来自彼此熟悉的人,从来都不是拒绝与冷漠,而是以下3个字,伤人于无形。
对父母说:“你不懂”有人说,我们与父母之间的距离是从“鸡”同“鸭”讲开始的。
穿了件新衣服问妈妈:“有范不?”妈妈会回答你:“有有有,在锅里,我去给你盛……” 半夜在朋友圈发美食,附文字:“深夜报复社会~”。爸爸的电话马上就打过来了...... 代沟成为儿女与父母沟通时的一堵墙。 我们能和父母聊的话题越来越少,日常说得最多的就是“你不懂。”
永远不要对父母说类似的这种话,当孩子们一次次向自己说“你不懂”时,在他们看来这是内心满满的嫌弃,是子女们根本不需要自己的迹象。
你有没有发现父母越老,在我们面前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,有时我们语气重了,他们也是默默地不再吭声,他们变得越来越弱势。 世间最悲凉的事情莫过于:含辛茹苦把儿女养大,老了之后,却在儿女面前还要小心翼翼。
突然想起了龙应台在《亲爱的安德烈》说的一段话:
“父母亲,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,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:你住在它里面,它为你遮风挡雨,给你温暖和安全,但是房子就是房子,你不会和房子说话,去沟通,去体贴它、讨好它……
我猜要等足足二十年以后,你才会回过头来,开始注视这没有声音的老屋。”
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。
趁一切还来得及,对父母多一点耐心吧,好好说话,尽量陪伴。
对伴侣说:“别过了”婚姻生活里,琐事碰撞太多,夫妻吵架在所难免。
战火一旦拉开,盛怒之下,唇枪舌剑、言辞偏激,言多必失、剑走偏锋,容易上演“火星撞地球”,一发不可收拾。
所谓小吵怡情,大吵伤身。
若是失去理智、说话难听,更是伤感情。
夫妻之间的感情变淡,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。
吵架时,夫妻之间,随意说“离婚”,最是伤人。
不要不相信,也不要觉得是小题大做,正所谓应了那句话,凡是在婚姻里经常提离婚的夫妻,多数在后来都真的离了婚。
身边一对夫妻,刚刚结婚的时候,他们的感情很好,但是在一起过后,随着生活琐事不断,他们之间的矛盾却也渐渐就变得多了起来。
而每当发生矛盾时,情绪一上头,总爱说“这日子要是过不了,要不离婚算了。”
女人很清楚,男人心里是有她的,并不会愿意跟她离婚。
事实上,每次她这样说,男人大多时候会迁就她,再也不跟她继续吵下去。
她以为每一次男人都会妥协,但后来一次,男人却说了那就离婚好了,还很坚决。
都说“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”。
常把离婚挂嘴上的人也许自己很清楚,只是想要发泄下。
但对方却未必就会这样认为,只会觉得你是真的想离,无形之中,会很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。
离婚这两个字,是很沉重的。
除非你真的在那段婚姻中很痛苦,确实不想再和对方继续了,已经想明白了,你可以这样去说。
不然你始终都该三缄其口,忍住想说的念头。
对孩子说:“没出息”曾经有人问:“为什么中国的父母不爱夸孩子?” 一个原因在于父母从小深受“谦让文化”的影响,他们不夸奖孩子,是害怕孩子骄傲自满。
当孩子做错事时,“这么笨!你是我生的吗?”
当孩子主动承担时,“就你?还是省省吧!”
当孩子考试没考好时,“没出息,看看别人家孩子。”
......
很多父母习惯用贬低的方式教育孩子,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,却拿显微镜检查缺点,不管孩子做得好或不好,都持否定态度。
《正面管教》作者简·尼尔森说:
“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样一个荒诞的观念,认定了如果想要让孩子变得更好,就应该先要让他感觉更糟?”
贬低与打压只会导致孩子失去自信,变得敏感多疑。
相反,常常赞扬、鼓励孩子,尤其是当着别人的面,能使孩子产生成功感和荣誉感,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和做事的信心。
为人父母,我们要记得三思后行,切忌把贬低的毒药投喂给孩子。
人生,就是一场修行。
这一路上,不仅要学会如何与陌生人相处,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善待最亲近的人。
不管什么时候,都不要轻易说出以上这些伤人的言语,说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,往往对一个人的伤害会是无法弥补。
赞(72)